DB23∕T 3786-2024 大豆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技术规程(黑龙江省)

ID

1FCF26E506784595AF4DA4B747AC2D44

文件大小(MB)

0.23

页数:

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05 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 23/T 3786-2024,大豆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技术规程,2024-08-30 发布2024-09-29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23/T 3786—2024,1,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佶恺、尚晨、张海玲、申忠宝、韩微波、杨国伟、王建丽、刘杰淋、王强、,王秀军,DB23/T 3786—2024,2,大豆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种质资源评价与保存的环境条件与种质质量、种质资源来源、种质资源评价、评,价指标及方法、种质资源保存及技术档案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与保存,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19557.4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大豆,GB/T 24870 粮油检验大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的测定近红外法,GB/T 26625 粮油检验大豆异黄酮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30390 油料种籽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环境条件与种质质量,4.1 环境条件,试验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 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 的规定。试验地农业,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 的规定,4.2 种质资源质量,种质资源质量应符合GB 4404.2 的规定,5 种质资源来源,DB23/T 3786—2024,3,大豆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国外引进材料、大豆野生资源及遗传材料等,6 种质资源评价,6.1 试验设计,每份种质资源在一个鉴定点进行评价,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采用条播或穴播,种植密度为18 万株,/hm2~25 万株/hm2,6.2 数据采集,所有的数据应通过统一、正规和严格的评价试验,经观察记载和试验分析获得,6.3 试验数据统计,根据每年3 次重复、3 年度的观测校验值,计算每份种质性状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差异,显著性等,取校验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种质的性状值。判断试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7 评价指标及方法,7.1 物候期指标,7.1.1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格式为“YYYYMMDD”,7.1.2 出苗期,当小区子叶出土的株数有50%时,记为出苗期。格式同本标准7.1.1 一致,7.1.3 开花期,当小区开花的株数有50%时,记为开花期。格式同本标准7.1.1 一致,7.1.4 结荚期,小区植株50%幼荚形成长达2cm 以上时,记为结荚期。格式同本标准7.1.1 一致,7.1.5 鼓粒期,当小区50%植株豆荚放扁,籽粒较明显凸起时,记为鼓粒期。格式同本标准7.1.1 一致,7.1.6 成熟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到50%时,记为成熟期。格式同本标准,7.1.1 一致,7.1.7 生育日数,大豆出苗翌日到成熟当天的日数,记为生育日数,单位为d,7.2 形态特征调查,DB23/T 3786—2024,4,调查指标和测量方法应符合GB/T 19557.4 的规定,7.3 品质性状调查,7.3.1 品质性状指标,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糖含量、异黄酮含量,7.3.2 测定方法,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的测定应符合GB/T 24870 的规定。糖含量的测定应符合GB/T 30390 的规,定。异黄酮含量的测定应符合GB/T 26625 的规定,7.4 抗逆性调查,7.4.1 抗逆性指标,耐冷性、耐旱性、抗病性、抗虫性,7.4.2 测定方法,7.4.2.1 耐冷性,鉴定在光照培养箱中严格控制温度的条件下进行,选取大豆种子置于培养皿中滤纸上,放于光照培,养箱中6℃的恒温条件下培养,10d 后调查种子的发芽势。大豆耐冷性指数评定见表1,表1 大豆耐冷性指数评定,级别种子发芽势GE(%) 耐冷性,1 GE>30 强,2 20<GE≤30 较强,3 10<GE≤20 弱,4 GE≤10 最弱,7.4.2.2 耐旱性,试验设在旱棚及临近田间进行,分处理与对照,对照生育期间土壤基本保持湿润状态。干旱处理播,前浇水一次,以保证全苗,出苗后至成熟不浇水。测定土壤含水量,收获后单株的株高、分枝数、荚数、,粒数和粒重,采用抗旱系数对抗旱性进行评价,即计算每个考查性状的抗旱系数(旱地性状值与水地性状值之,比),然后将各性状的抗旱系数累加平均得平均抗旱系数。大豆耐旱性指数评定见表2,表2 大豆耐旱性指数评定,级别抗旱系数平均值(DRC) 耐旱性,1 DRC>0.6500 强,2 0.5000<DRC≤0.6500 较强,3 0.3500<DRC≤0.5000 中等,4 DRC≤0.……

……